12.25.2009

滄浪系列之五


140*240cm 紙本 2009

至今看來,前五張是滄浪系列的第一個階段。
進行到這張時,基礎的表現方式都已確立,
主要的問題也都浮現了出來。
因受一些佛學的影響,
這系列的原意本就想帶有鏡花水月似的虛無。
恰恰這一點成了最為人所評議的。
第六至九的滄浪,一直在嘗試加入新的形式或附號,
但這一點至今無法解决。

12.18.2009

步仙橋


四尺 紙本 2009

年初的黃山系列。
畫完兩張六尺之後,陸續的畫了幾張四尺小幅。
雖然名為黃山,但皆心境。
近四百年來這山不停的被大師們詮釋,
嚴然已成為山水畫里的重要命題。
石濤、漸江、大千、椒原…
每一位都比這山還高,難以踰越。

12.11.2009

滄浪系列之九 變奏


六尺 紙本 2009

生命許多事情都很微妙,
每天的點點滴滴或許都無關重要,
只要做到真切的感受,
難料那一天會突然匯聚成巨大的影響。

滄浪系列就是這樣形成的,
除了在序章里說過的觸發點,
還有更多因素是在不知覺間積纍的。

初上大學,我第一次接觸素描課,
留法回來的翁美蛾老師總是穿的花技招展。
種種原因吧,老師總喜歡在堂上宣揚她的後立體派,
下學期開始,素描課基本變了圖面切割的訓練。
那時大多同學都很不以為然,
個人的藝術方向不能強導。
真正接觸構成的觀念,是在楊瑞琳老師的課上,
為了考試過關,總是要認真背記的。
回到香港開始執教中學美術,
那些背完的東西成了我教材,
大量的畢卡索、布拉克圖檔被置入教學資料。
同時,蒙德里安的理性更接近我的感情,
很難想像他的作品與我山水畫竟有共嗚,
想不到他的《樹》系列讓我直接連想到賓虹老人的藝術主張。
就是這些點點滴滴,突然建架起我滄浪系列的鷹架。
如果蒙德里安的《樹》系列是一種理性的前進,
那我的滄浪系列將作感情的後退。

12.04.2009

黃山


四尺 紙本 2009

去年,聽小白說孫老師去完黃山後,
出來幾張驚目的大作,
寄來畫冊里可惜沒有收錄。

今年十月,孫老師於杭城作展。
終於有幸親睹其中一張。
此畫用了弘仁僧的架構,
賦以重彩,精彩處是將其平面化的處理,
老師以耄耋之年,尚敢創立,何以不折佩之。